返回
新闻详情
特许加盟榜 > 行业研究 >

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未公开的演讲:别过早做选择,成功者不崇尚“克己”

来源:互联网 编辑:网络 2018-06-20 20:27

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未公开的演讲:别过早做选择,成功者不崇尚“克己”
Vivian Wang • 22小时前 • 职场漫谈
“如果我再回到高中时代,有人询问我计划未来做什么,我会告诉他,我要了解都有哪些选择。”
编者按:每到毕业季,毕业演讲里的鸡汤文比比皆是。回首高中,你觉得**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在高中时能有人告诉你哪些道理呢?这篇文章是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写给高中毕业生的演讲稿,告诉学生在现有体制的束缚下应当如何正确做出选择。不过***终此次演讲没能如期举行,学校负责人**取消了对他的邀请。本文编译自paulgraham博客上原题为《What You'll Wish You'd Known》的文章。

当我告诉朋友我要去高中做演讲时,我的朋友都很好奇我会说些什么。对着高中生你要讲些什么呢?思及此,我便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希望在学生时代别人能告诉你哪些人生道理呢?大家的回答大同小异,接下来我将跟你们分享一下我们觉得在高中时希望被告知的一些道理。
 一开始,我会告诉你一些在学生时代你不需要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你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人们总是会拿这个问题来问你,所以你理所当然觉得自己需要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成年人通常问这个问题只是作为聊天的引子罢了。他们想要知道你是哪种人,而这个问题恰好能让你开口说话。问这个问题的方式,就像是在海滩捅一只寄居蟹来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一样。
如果我再回到高中时代,有人询问我计划未来做什么,我会告诉他——我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都有哪些选择。你不必匆忙选择未来的工作。你要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乍一看,好像决定自己喜欢什么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事实上这其实很困难。部分原因在于,你很难准确了解大多数的职业。医生的工作并不是电视上描述得那样。幸运的是,你可以通过在医院当志愿者,实地观察真正的医生。[1]
但还有一些工作是你无法了解的,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做这样的工作。过去十年来我做的大部分事情,这在我高中时代甚至于都不存在。世界正在日新月异得变化着,且变化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有固定的计划并非就是好事。
几乎每年的五月,全国各地的演讲者都会被邀请去给斯坦福毕业生做演讲,主题就是:千万别放弃你的梦想。我知道他们想说的意思,但是他们选择的描述方式是错误的,这意味着你将被自己早期设定的计划束缚住了。计算机语言对此赋予了一个新的名词:过早优化。这个名词跟灾难无差。这些演讲者还会说得简单一些,别放弃。
但他们的真正意思是让你不要失去信心。不要认为自己做不到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赞成这一点,你们确实不应该低估自己的潜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似乎跟我们就不是一个种族的人,而大多数传记只是会夸大这种假想——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传记人物的崇拜之情,还有部分原因在于了解了故事结局之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简化故事情节,将主人公的人生描述成命中注定之事,并将成功归因于天赋。事实上,我猜想如果十六岁的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和你是同学,他们也许看上去让人印象深刻,但和同龄人其实也没什么差别。
尽管我们通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如果他们和我们没什么差别的话,那么他们就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现有的成就。这也是我们相信天赋起到关键作用的其中一个原因——说到底,也不过是为我们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罢了。如果这部分人能成功仅仅是因为他们和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的天赋一样高,那么我们做不到和他们一样**,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没有否认天赋的重要性。倘若你必须要在两种理论中进行抉择,如果其中一个理论能够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那么另一个理论也许就是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将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的口号从“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缩减成了“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但是,这还不够准确。每个人的天赋都存在差异。虽然大部分人会夸大天赋的重要性,但它确实存在。比如说你的身高很矮,但是又想去 NBA 打球,这就是不现实的。那我说出“只要你想,你就能完成任何事情”这样的话就很愚蠢了。[2]
我们需要将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的口号进一步精确到“那些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潜能”。按照惯例,当你越透彻得了解事实的真相,句子通常就会越加复杂。一个清晰有力(但却错误)的口号可以振奋人心,但它也不过只是一句口号罢了。更糟糕的情况是,它根本无法告诉你要做些什么。哪些是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你的能力是什么呢?
迎难而上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另一个方向着手。与其从未来的目标上着手,不如从当下可能的情况出发。这也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选择。
就毕业演讲中宣扬的内容来说,你可以决定自己二十年后要做些什么,之后问问自己: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到达那个阶段呢?我认为,你不需要为未来承诺任何事情,单单是看现下已有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可行的。
只要不是在浪费时间,你其实做什么都没关系。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增加自己的选择,之后再去担心到底要选择哪条路吧。
假设你是一个大一新生,你要决定主修数学还是经济学。这样来说吧,数学能够带给你更多的选择:利用数学,你几乎可以进入所有领域。比如说,学数学的话,之后申请经济学的研究生就很容易,但反过来却非常难。
这就像是开滑翔机一样。滑翔机没有引擎,你没办法在低空借助风力保持飞行。如果你顺着下降的气流飞行着陆的话,你的选择就变得很狭窄了,你很难再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了。因此,你需要保持逆风飞行。所以,针对“不要放弃你的梦想”这一点,我建议你用“迎难而上”来替换这句话。
那么你该如何保持逆风飞行呢?即便数学是经济学的逆风,作为高中生的你又怎么能知道这一点呢?
事实上,你没法知道,这也是你需要去发现的。你需要去寻找一些聪明的人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聪明的人通常抱团在一起,如果你能找到这样一个团体,那么加入其中,你将受益匪浅。但是你很难直接找到这些人,因为有很多“虚假伪劣产品”存在。
对于刚入校的本科生来说,大学里所有的学院都差不多。教授看上去似乎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知识分子,他们会发表一些深奥晦涩的学术论文给外行人看。但在部分领域内,论文的晦涩难懂是因为观点本身就很深奥。还有一部分文章,则是故意用这种诘屈聱牙的文字来论述,似乎在讲述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许是一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但却在Social Text期刊中得到了实证。在怀疑文学理论家发表的论文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废话之后,有一位物理学家故意以知识分子口吻写了一篇毫无意义的论文并将其投稿,结果居然还刊登了。
**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些难题。写小说不容易,读小说却很容易。这里的困难指的是忧虑:如果你并不担心自己在做的事情会产生不好的结果或者说你不担心自己无法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说明它还不够难。你必须保持一点焦虑。
这也许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很残酷的世界观。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应该感到忧虑吗?是的,但这没有听上去那么糟糕。克服忧虑让人感到兴奋。没有人会比获得**的人更开心的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吗?这种一种解脱的情绪。
我并非是指保持开心的***方式就是获得**。我想说的是,某种程度上的焦虑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心怀抱负
实际上,“迎难而上”可以具体到“解决难题”。你从今天就可以开始这样做。我真切得希望自己在高中就能知道这一个道理。
大多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所谓的现实世界里,这种需求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高中生鲜少能从中受益,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做的都不是真实的事情。当我读高中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做一名高中生。所以所谓的“表现好“也仅仅是局限于学校。
如果你在我念高中的时候问我高中生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成年人必须要谋求生计”。这一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谋求生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成年人需要理性得对自己负责。
如果我能再去念一遍高中,我会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份正职工作。这不代表我可以偷懒打滑。正职工作并非是指你不用做好这件事。它是指你不必用正职工作定义自己。我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是高中生,就像是白天作为服务生的音乐家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服务员一样。
当我询问大家在高中**悔的一件事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几乎都完全一样:他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果你在思考自己现在做的哪些事情未来会后悔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未来你会为之后悔的事情。[4]
有些人会说这是不可避免的——高中生还不足以具备相应的能力做成一些事情。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原因是你太无聊了。当你在八岁的时候,你也许不会感到无聊。那个时候,你不会把“玩耍”称作为是“闲逛”,但这本质上就是一样的东西。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很少感到无聊。给我一个后院,再安排几个同龄的小孩子,我就可以和他们玩一整天。
我现在意识到,之所以初高中生活变得不再有趣,那是因为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新事物了。童年已然老去。
我并非是说你不应该和自己的朋友闲逛——这样你就会变成不苟言笑、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人。和朋友出去玩就像是一块巧克力蛋糕。如果你偶尔吃一下,你会感觉非常享受。可如果你每餐都吃,你就不会乐在其中了。不管你有多喜欢巧克力蛋糕,在**连吃三顿之后你都会感到恶心。这也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精神上的空虚。
你也许认为,除了取得好成绩以外,我们也被迫要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我们不得不参加课外活动。但你很清楚的是,这些事情有多虚伪。为慈善机构筹集善款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情,但这并不难。我不是让你去完成一件事,而是通过完成一件事,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何进行电脑编程、如何画出生活中人们的样子以及体验前工业化社会之前的生活。这类事情在大学申请过程中鲜少会被重视。

腐败
把升学当做是自己的生活重心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你需要打动的入学考官并不是什么具有辨识力的人。大多数大学里,决定你能否入学的并非是教授,而是招生负责人,这类人和聪明根本搭不上边。他们是智商世界的军士。他们无法分辨出你有多聪明。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那么多预科学校的原因。
很少有父母会在不能提高孩子升学前途的学校身上花太多钱。预科学校的宣传噱头往往就是——提升孩子的学业前途是我们的目标。但如果你停下来想想,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意味着,它们是在“入侵”招生流程。具体来说,预科学校能将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包装”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候选人。[6]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当前***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大学申请人。但这就意味着你会盲目针对大学的招生流程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做实在太过愚蠢了,以至于有一整个行业正致力于颠覆它。这也难怪你会变得冷漠自私了。你感受到的不安和真人秀制片人或烟草行业总裁感受到的一样,可问题是,你可得不到那么多的报酬。
那你要做些什么呢?你不应该反抗。我曾经反抗过,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我没有意识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到底是什么,但我隐隐感觉不大妙。所以,我选择了放弃。显然这世界已经够糟糕了,那你还担心什么呢?
我发现自己有一位老师在借鉴辅导书给学生上课,不过这也不出我所料。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对我来说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
回首这段往事,我就感觉自己当时分外愚蠢。这就好像是在一场足球赛中,有人犯规了。你跟对方说”伙计,你犯规了“,然后愤愤离场。犯规时常发生,但你要做的应该是保持冷静、继续踢下去。
再换位思考一下,社会也犯规了。正如你想得那样,你在课堂上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垃圾。大学招生也不过是装模作样的把戏而已。但是和很多犯规一样,它不是故意的。[7] 你只要继续认真踢球就好了。
反抗几乎和顺从一样愚蠢。不管是哪种情况,你都让自己局限在了他们设定的要求里。我想,**的方式就是朝着正交向量的方向前进。不要听从他们的安排做事,也不要单单选择拒绝。把上学当做是你的正职工作。完成正职工作,你就会变得很愉悦。如果你能早早完成本职工作,剩余时间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好奇心
那你真正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除非你是莫扎特,否则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事情值得你去做?什么样的人富有想象力?***重要的是,你对什么感兴趣?“能力”这个词会误导大家,因为这又将问题的答案指向了天赋。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能力是“把兴趣用于解决一些问题,并从中获得乐趣。”
这一观点在现今的流行文化下,被赋予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热情”。我***近看到一则关于服务生的广告,里面说服务生怀着“服务的热情”期待顾客的到来。事实上,对于伺候别人进餐这件事,你怀有的情绪绝非如此。显然,“热情”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合适。更合适的一个词应该是“好奇心”。
孩子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但好奇心也分成很多种。儿童的好奇心广泛而肤浅,他们随时随地都会问“为什么”。而在大多数成年人身上,这种好奇心已经干涸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总是在问为什么,那么你完成不了任何事情。但对于野心勃勃的成年人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没有干涸,转而变得有限但却深入。量变引起了质变。
好奇心能够让你的工作变得有趣。对爱因斯坦来说,相对论并不是他为了应付考试而要背诵的一堆复杂知识点,而是他自己尝试去解释的一个谜题。因此,在他看来,也许发明相对论并不会像大家学习相对论一样那么困难。
学校给我们留下的***危险的一个假象就是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强大的自制力。这是因为大多数科目都是以一种极其无聊的授课方式进行,所以你不得不靠自制力才能强迫自己进行学习。因此在刚入学那会,当我看到了Wittgenstein的一句话,我才倍感震惊。他说自己根本没有自制力,从来没能戒掉任何事情,就连咖啡也没能戒掉。
现在我知道很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们和Wittgenstein一样几乎没有自制力。他们都是重度拖延症患者,也无法勉强自己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有一位甚至连4年前写下的半封婚礼感谢信都没有寄出去,还有一位的邮箱里已经积满了 26000 封未读邮件了……
我不是说你可以理所当然得摆脱自律这个问题。你也需要一点自制力,比如说帮助你跑步。我一直不愿意跑步,但当我试了一下之后,我发现自己乐在其中。如果我很多天不跑步,我就感觉自己要生病了。这和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他们不工作的话,他们也会感觉不适。所以他们需要足够的自制力让自己坐在桌子前面开始工作。而一旦他们开始了,兴趣就来了,那么自制力也就不再需要了。
你认为莎士比亚会咬着牙逼迫自己写出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吗?当然不会。他自己是感觉好玩,所以才能写得如此出色。
如果你也想做好一件事,那么你就需要对一个问题保持好奇心。对爱因斯坦来说,***关键的时刻就是当他看到了麦克斯韦尔方程的时候,他在想,“咦,这到底是什么鬼?”
也许你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你可能要等好几年才能明白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什么学科。举个极端例子来说吧,就谈谈数学。大多人认为他们讨厌数学,但实际上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学科和实际上的数学科学并不一样。
伟大的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曾说过他在高中的时候也不喜欢数学。之所以选择数学,不过是因为这门科目的成绩比其他学生都要高。之后,他才意识到数学的有趣——那时候他开始提出问题,而非只是给出正确答案。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时常抱怨要在学校里写论文,***妈告诉他:你要找到一种方式将写论文这件事变得有趣一些。这就是你需要去做的事情:找到一个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一些的问题。伟大的人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他们却能发现那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非常神秘的奇怪细节。
这也并非局限在知识方面。Henry Ford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汽车就得算是一个**品?如果你把它当做是商品的话,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Franz Beckenbauer的问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留在自己的位置?为什么守门员就不能得分呢?
当下
也许数年之后,你才能清楚描述出一个真正的问题。那么正处在花季时期的你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去找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吧。要知道,问题不会突然出现,它们都是渐渐地在你的脑中成型,使之成型则靠的是你的经验。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说让你上网去搜问题——也不是让你漫无目的得思考“我能发现什么有意义的问题”。你无法给出回答,如果可以,那就说明你已经找到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想让脑中出现一个伟大的想法,那么你就不要去寻找。把时间花在做你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张你的思维,直到一个好的想法扎根。爱因斯坦、福特和贝肯鲍尔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了解自己工作的程度就如同钢琴演奏家对琴键的熟稔度,如果琴键哪里有不对劲,他们有信心能马上发现。
如何投入时间?在什么事情上投入时间?随便选择一个看上去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了解一些材料、做出一个成品或是回答某些问题。选择的项目用时不要超过一个月,努力完成这个项目。在一开始,可以做些难度较大、足以挑战自己的事情,但要注意是在一开始。如果你在两个项目之间取舍不定,那么就选择一个看上去更好玩的项目。如果项目做砸了,那就尝试另一个项目。反复尝试,就好像一个内燃机一样,整个过程可以自我维持,每一个项目都能生成一个新的项目(这有可能会花费你数年时间)。
不要让项目局限于学校布置的任务上,这会限制你抑或是让其看上去像是上级要求的工作一样,这就没多大乐趣了。你也可以结伴同行,但人数不要太多,同伴的性格也不要太古怪。朋友能给你一些心灵上的支持(极少数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只有一个人),但独自前行也是有好处的。自己暗暗开展一个秘密项目,这还是很有意思的。你也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反正没有人会知道你失败与否。
不要担心事情没有按照你预期的那条路顺利进行。达到目的地的旅程也许比你想象得要曲折很多。就让前进的旅途慢慢衍生出项目吧。重要的是保持兴奋感,踏上这段旅程你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
不要无视看起来不太合理的动机。有时,***有用的促动因素往往就是想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其他人更好! Hardy说这就是他开始探索数学的原因。我认为在他身上,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想法。另一个强大的促动因素是你想去尝试了解一些你不被允许去做的事情。这种渴望就是放肆去做一些事情。十六岁也许不应该写小说。但如果你尝试了,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记录下来。如果你彻底失败了,那就当回到***初的期望值呗。[8]
谨防负面的榜样。尤其是当他们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时。我在读高中时阅读了一些名家的作品,并尝试撰写存在主义短篇故事。故事里没多少情节,但却非常深奥。相比写好玩的故事娱乐大众,这种作品写起来要少费很多功夫。我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事实上,我发现自己写的故事很无聊。但是令我兴奋的不是写故事,而是能像名家一样写那些严肃、富含深意的文章。

现在,我有很多经验了,才明白这些名家其实什么也不是。很多名人都是如此。简而言之,他们作品的质量远赶不上其名声。我应当少做一些看上去很装逼的事情,单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许多项目的关键要素就是寻找好书。大多数书籍都没什么用,近乎所有的教科书都很糟糕。[9] 所以,不要假设自己可以通过学习一本相关性***高的书就能掌握这门学科。你必须要积极主动搜索,找到为数不多的优质书籍。
重要的是,你要主动走出去进行尝试。不要等着别人教你,自己要主动去学习。
你的人生不是由招生处工作人员决定的。你自己的好奇心就可以决定未来的人生道路。这对所有有志向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如此。你也不必选择原地等待。事实上,你不必等到自己成为大人。你身体里可没有什么开关,能让你特定的年龄或是在毕业的时候神奇般得把你变成大人。当你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你就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了。不管年龄大小,你都可以做到这一点。[10]
这听上去像是彻头彻尾的废话。也许你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未成年人,我没有钱,我还住在家里,我需要按照大人的要求行事。但你要知道,大多数成年人同样会受很多麻烦的困扰和限制,但是他们仍然能设法搞定一些事情。如果你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你的选择很受限,那么不妨想想拥有一个孩子的人是不是也同样如此呢?
成年人和高中生的真正区别在于,成年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去完成事情,而高中生则不这样认为。大约在23岁时,你就会形成这种认知。但是我建议你早一步偷偷开始。赶快开始工作吧。也许你将成为***个回首高中时光不会后悔自己浪费时间的人。
注释:
[1] 我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他曾表示就算去医院做志愿者,你也很难准确了解这份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谁能知道这份工作会占据你的多少时间?在漫无止境的数年培训之后,医生几乎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你能知道天天带着传呼机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厌烦的事情吗?”
[2] **的办法也许是成为权威,然后胁迫NBA让他参加比赛。***合适的岗位就是劳工部部长了。
[3] 正职工作带来的工资能让你付清账单,这样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参加乐队或者发明相对论。
把念高中当做是一份正常工作,这也许能让一些学生更加轻松地取得好成绩。如果你把课程当做是游戏的话,那你也不会因为课程看上去毫无意义就感到意志消沉。
不管课程有多糟糕,你都需要取得好的成绩,从而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这样做是很值得的,因为大学里你会碰到很多聪明厉害的人。
[4] 第二大遗憾就是过于在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就后一条来说,我想他们的真正意思应该是说当年自己会在意无关人士的看法。成年人也会在意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只不过对于需要在意的人,他们也有讲究。
我大约会在意自己30个朋友的看法,剩余朋友是怎么想的,我鲜少会在意。高中时期的问题是,你的同龄人是谁,这取决于年龄和地理位置,而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5] 浪费时间的关键就是娱乐消遣。一旦分心,你很容易会发现自己做不成任何事情,你就会开始感觉不适。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有多容易分心,那不妨试试这个实验吧:在周末留出一段时间,单独坐着进行思考。你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本子上,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可以有。没有朋友、电视、音乐、手机、即时通讯、邮件、网页、游戏、书籍、报纸或杂志。在一个小时之内,大部分人都会极度渴望有一点娱乐消遣活动。
[6] 我并非是想说预科学校的***作用就是欺骗招生处的工作人员。它们也能提供优质的教育。但是不妨这样想想:假设预科学校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但会对大学招生起到些许负面影响(0.001),那么还会有多少家长把孩子送去那里呢?
也许有人会说去上预科学校的孩子本身就学习的更多,当然有资质成为更**的大学申请人。但这个观点从实践角度来考虑是错误的。即便你在**的高中进行学习,你学到的内容与大学学习到的知识相比也不过就是取整误差。公立学校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时可能在学业上略占弱势,但在大二他们就会开始奋奋起直追。
(我并非是说公立学校的孩子就比预科学校的学生要聪明,他们也就读于各式各样的大学。不过如果你认为预科学校能够提升孩子的升学前途,那么上述论点也是成立的。)

[7] 为什么社会会欺骗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漠不关心。没有什么外力在迫使高中变好。空中管制之所以有用,那是因为不这样做,飞机就会碰撞。企业之所以需要推陈出新,那是因为不这样做,它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带走客户。但是如果学校很糟糕的话,飞机不会碰撞,它也没有竞争对手。高中并非是什么邪恶的存在,它只是随机性的,而通常随机就是坏事。
[8] 当然还有钱的问题。在高中,钱不是什么重要因素,毕竟你也不能做到别人要求的很多事情。但是很多事情的出现大多是为了赚钱。Samuel Johnson也曾说过:“除非是傻瓜,从未有人为金钱以外的东西写文章。”(真希望他是言过其实。)
[9] 就连大学教科书也很糟糕。在你进入大学之后,你会发现教科书大都不是由所在领域的学术大牛编写的(极少数是特例)。编写大学教科书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大部分做这件事的人都是为了钱。之所以不轻松,那是因为出版商会对此多加管制。让一个根本不理解书本内容的人仔细审查书稿,还能有比这更可怕的噩梦吗?在高中教科书的编写问题上,这一现象要更加可怕。
[10] 老师总是会告诉你,你要像成年人一样行事。我在想,如果你这么做的话,那么他们真的会喜欢这样的学生吗?你也许会很招摇、毫无组织纪律,但相比成年人你又比较听话。如果你真的开始像成年人一样行事,这就如同很多成年人和高中生发生了灵魂互换。想象一下,如果一位FBI特工或出租车司机或是记者被告知他们需要获取老师的许可才能使用洗手间,且一次只能去一个人,那会是怎样一番境况。更不必说学校里教授的内容了。如果一群成年人发现自己被困在高中里,那么他们要做的***件事就是组建工会,然后和管理层协商修改所有的规定。
此篇讲稿的完成需要感谢如下人士:Ingrid Bassett、Trevor Blackwell、Rich Draves、Dan Giffin、Sarah Harlin、Jessica Livingston、Jackie McDonough、Robert Morris、Mark Nitzberg、Lisa Randall以及Aaron Swartz,他们帮忙参与了初稿的阅读。也要向那些和我一起交流高中经历的朋友表达我的谢意。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我要咨询
  • *
  • 先生 女士
  • *
相关阅读
友情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部分品牌暂未开放加盟,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内容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免费注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特许加盟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投诉删除:特许加盟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或侵权信息,请您发送邮件至kevinygn@163.com或联系QQ2319530958删除。特许加盟网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沟通热线:4006378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