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编辑:特许加盟榜 2020-06-10 15:29
做生意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总结了儒商始祖的经商理念:“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真谛其实就是抓住时机。时机是商业世界重要也难把握的东西,稍纵即逝。早一步,可能费力不讨好;晚一步,可能市场已饱和。所以现代人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今天,内参君就讲述一个有关时机的餐饮故事:有一个成都的米线品牌,其产品过硬,店面数量不少,已做了18年之久,但品牌影响力却一直不温不火。为什么?老板反思痛悟:我次次与时机擦肩而过。苦干餐饮18年没火起来,老板痛悟:有一种悲催叫太超前,仅有1家店时就开建中央厨房,浪费
这家米线品牌叫沈小福,其能够持续18年之久,创始人沈洲说,源于企业重视产品品质打造和坚持。而对于18年来没做出品牌力,同样也是输在了“死磕”产品上。2002年,沈小福仅有一家店时,就开始建中央厨房。2006年,发展到6家直营店时,就开始建生产工厂,实际规模可以满足50家店面的产品生产、配送。沈洲说,当时建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品标准化,把厨师干掉。因为在他的意识里,餐饮连锁发展的过程中,厨师是会制约企业发展的。虽然当时有不少外包的中央厨房或者工厂,但沈洲执意自己建厂,因为他感觉自己的米线工艺相对复杂,自己的制作方式比一般的工厂甚至多一两个步骤。只有按照自己的生产标准建厂,才能完成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化。沈洲要求:经工厂处理的东西,到了店面再加工即使做得再差,也能保证还原80%标准的味道。甚至在此期间,沈洲还尝试了小店纯外卖模式。当时的沈小福神仙树店面,只有十几平方,店门口只能摆两张桌子。但消费者点餐只能依靠电话,高峰期也就每天的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以及下午5点到7点。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沈洲发现这种模式并不能产生长久的盈利。一是当时环境下,没有像现在的新美大、饿了么等这么多外卖平台;二是当时完全是自养配送人员,人力成本太高;再加上小店经营,店面内部不能使用液化气、产生明火,生产出来的米线品质也受影响。
在市场环境、人力成本和产品质量,三方都不利的情况下,外卖店试水宣告失败。管理团队太“超配”,错位,在店面扩张过程中,沈洲还尝试过现代管理方式。2005-2007年间,沈小福只有5家直营店面。沈洲为了打造现代化的管理团队,专门从外面聘请了多名西式快餐管理人员,引进了西式快餐的管理系统,甚至招了30多个储备干部,可是当时只有5家店啊。苦干餐饮18年没火起来,老板痛悟:有一种悲催叫太超前,不久,沈洲发现,这一举措确实可以提高店面的标准化管理,但人员成本太高。在打造管理团队的两年时间内,沈洲依旧套用了建立中央工厂的思路——准备好了再出发。于是虽然储备了人才,却没有新开一家店面。这一思路导致有储备,没实践。苦干餐饮18年没火起来,老板痛悟:有一种悲催叫太超前,今年6月份刚升级过的沈小福米线店门头,苦干餐饮18年没火起来,老板痛悟:有一种悲催叫太超前,市场上大部分店都是这种未升级的样子,沈洲说,其实在2013、2014年是停了两年的。他想对门店形象进行升级,还聘请了专业公司,对沈小福的设计格调、品牌定位进行整改。“当时光空间设计就出了3、4套方案。”但这次升级却没有落地成功,归根结底,因为当时沈小福的直营店只有7家,而全国的加盟店已经上百家,加盟商不想为了品牌升级损耗自己的利益,考虑到加盟商的投资回报收益,升级也就搁置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沈洲自己也总结:企业品牌力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当大家都在品牌、管理、系统上发力的时候,自己还在做产品。甚至在几次改革的当口,沈小福闭门升级改造,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有时候商机就在那里,你只有及时洞察,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方能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