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加盟网 编辑:加盟君 2021-06-29 12:58
从外表或浅谈,我们无法判断赵盛的内心有多丰富和宽阔。
就像你***眼看到他,以为这只是一位老成持重、不擅言谈的人,但真正坐下来深聊,才发现外在的沉默只是因为没有找到***佳的切入点。一旦话题与“菜”相关,赵盛便言辞畅快,话语机敏,脱口而出的是一个接一个妥切形象的比喻。
可如果想从他身上挖搅什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注定要失望。从17岁学厨到31岁创业,再到38岁成为拥有7家餐馆的盛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盛的一路未必没有曲折,但一步步走来,他的眼界只在当下和将来,所谓利益瓜葛云淡风轻,全心挂念的,唯有“餐饮”二字。
天道酬勤 玉汝于成
1月22日,采访就定在人民北路“巷子里赵家菜”,青砖黛瓦,灯笼高挂,装修的基调是木、砖、瓦,装饰的物品是碗、盘、勺子、刷子,极简极朴反而衬出一种极雅***,置身其中,藏于味蕾深处的美食情怀便扑面而来。
所有的设计灵感都来自赵盛,一个从方城赵河镇走出的农家子弟。“我没下过地。”他说。一个农家孩子不下田地,要么是大富之家,要么是娇溺过度,但他两者都不是,“不下地”,只因为“后勤做得好”。哪怕是焦麦炸豆的农忙时节,蒸馍、做饭、炒菜、喂养家禽还是少不了的,而这些正是赵盛从小就喜欢的,因为喜欢,所以擅长,因为擅长,所以“家里的饭菜都是我做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一些懵懵懂懂不知如何选择职业的人不同,赵盛一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17岁那年,父母问辍学在家的他想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想当厨师。他要的,是享受做菜的过程。但学厨之路并不容易。先刷碗,碗刷好了才能打荷,打荷好了才让学炒菜。那时候机会少,有的师傅也不肯用心教,赵盛就站在远处偷偷学,抽空把悟到的做菜技巧记在本上。打烊后,别的年轻小伙要么忙着谈恋爱,要么相邀跑着玩,赵盛却忙着读笔记、看餐饮书,钻研着如何把一道菜做得更入味。虽然年纪小,但他是老板***喜欢的伙计,因为善学习,人勤快,眼里有活,一个可以干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活,“走遍天下绕不过一个‘勤’字。”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勤快”让赵盛受益匪浅,学徒不过一年,他便开始掌勺炒一些简单的菜食。可以说,从成人到三十而立,他***典型的形象就是要么拿着笔记本读读记记,要么在后厨灶台前忙忙碌碌。日渐精进的厨艺,让他在餐饮舞台上开始自如地闪转腾挪:他曾被多家酒店聘为总厨,也多次在国内烹饪大赛和国际大赛中崭获奖项,并在2009 年获评中国“***受瞩目的青年厨师”。2015年12月获法国蓝带荣誉主席荣誉勋章,当年,他做的一些菜都是店内的招牌,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食客。
对一个厨师来说,拥有诸多成绩和荣誉,夫复何求?但对赵盛来说,所有做过的菜都是奋斗和成长的印记,也只是他今后人生之路的积累和沉淀,他追求的,远不止此。
菜如其人 味为之魂
31岁那年,赵盛从宾馆总厨位置上辞职,年逾而立之年,他决定自己创业。当时,手里的积蓄尚不足以支撑他的梦想,于是,他卖掉了仅有的一套房子,也借遍了亲戚朋友,终于拿下了自己的***家店——盛和果木烤鸭。
“借那么多,失败了怎么办?”这个问题,赵盛好像没有认真考虑过,他凝视着手中剥开的蜜橘,一脸淡然,那时候在想“失败了,好办得很,大不了自己继续掂勺子,一切都来得及。”看似淡然,其实他还是有底气的,这底气除了自己的厨艺,还有自己的标准和理念:他的饭店,绝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也绝不使用味精,更不会使用地沟油和转基因食材,“做餐饮就是做良心,你习惯站在自己立场上考虑,朋友少、顾客也少,你习惯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朋友会多、顾客自然也会多。”他一手创立的赵家菜,除了“粗菜细做、用料考究、口感醇厚”特色外,***重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不滥用调料”。这似乎有难度,一个厨师你只让他用油、盐、酱、醋等***基本的调味品,却摒弃那些提味提色的调料,他会习惯吗?所以,赵盛培养厨师长,不讲哪个菜怎么做,只讲“绿色健康的大道理”。***初,也有厨师偷偷自己买味精使用,但在赵盛的“严打重压”下这种事很快绝迹。为了菜的品质,诸如此类斗智斗勇的事儿其实不少,如剩下的菜不能再下一顿用、采购的食材不能贪图便宜。深知好食材出好品质,即使免费送的东西,他也决不允许“凑合”,比如盛和送的豆浆,一定是细腻浓稠且不限量,不一定是***贵但要***好,“有人认为送的东西不用太好,这是个误区。比如你送人家一支笔,没用两下就坏了,人家会想笔都这么差,店里其他商品的品质也好不到哪儿去。”
说来说去,赵盛想表达的意思很清晰,“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付出多少,才会收获多少。”在他看来,做菜就像做人,你珍惜每一份食材,它就会回报以美味;你珍惜每一位顾客,企业才能做得长久。
正是这***朴实的理念和对厨艺无止境的追求,让赵盛这位勤勉敬业的农家子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甚至在近几年餐饮业整体形势不佳的大环境中,一再逆势大幅扩店,除了盛和家园张衡路总店、两相路的“蒸蒸日上”、人民北路的“巷子里赵家菜”,他的“盛和家园酒店”还相继落户淅川、社旗、唐河、方城。
脚踏实地 专注如一
尽管拥有了7家店,赵盛却从不认为自己是成功人士,干得越久,他反而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越想把许多东西做得更好。这些年,外在诱惑很多,但他一直不跟风,不膨胀,不跨行,一如既往地“只喜欢做菜”。在他心里没想把连锁店开往国内各地,目标只是让南阳的每个百姓都能品享到盛和果木烤鸭,因为他怕扩张太快自己“静不下心研究赵家菜”。
一边说,赵盛一边忍不住对面前的蜜橘“指手画脚”,就像他开车时看见路边摊出售的山药不错,就忍不住在心里盘算做成什么菜好。一个不擅厨艺的人,也许无法理解他“一瞅见食材就激动”的心情、灵感顿时呈现。但对他来说,做食材就像谈恋爱,你得知道对方脾气,以物寻性,与其沟通,对其和善,“你付出真心了,下功夫了,才能得到回报。”为了做好餐饮,平时俭省的他曾特意去台湾品尝了一万多台币一碗的“世界上***贵的面”,也曾来回跑千里去尝一碗驴肉饺子,这一顿听说哪儿的饭菜做得好,下一顿他就一路奔波到了那儿……“我和员工也经常参加国内高规格的培训,必须不断学习,总结与感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精益求精”。
***让赵盛欣慰的,是自己没有模仿别人,他的店,从盛和烤鸭到蒸蒸日上再到巷子里,都别具一格,菜肴上都有着鲜明的赵家特色。但他自认不是个争强好胜的人,还把名字从“赵胜”改成了“赵盛”,只想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儿。在专注餐饮中,他悟到不少东西,也喜欢以菜喻人,诸如“有的菜好看不好吃,就像做人华而不实,朋友就会远离”之类的比喻都是随手拈来,但喻来喻去,***终落脚点都在“实在、用心、大气、良善、孝道”上。他不断开发的新菜品中有一道“五更汤”,原料是两年以上的老母鸡加入干贝等数种珍贵食材,从五更一刻一直熬至午时一刻,达六个小时之久,浓香可口,营养丰富,他称之为“孝心汤”,制作时一心想着年迈的父母,“我每周都会让父母喝一次这个汤”。
不仅自己孝敬父母,他内心已决定时机成熟时,规定周日晚上不营业,让企业所有员工回家陪陪父母和家人,“虽然一个月会受损失不少,但带来的无形精神资产会更多”。其实,这与他笃信“***好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有关,“带着爱去做菜,味道肯定不一样”。
几个小时的采访,除了说菜,还是说菜,赵盛总不由自主地感慨“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做菜”。记者看到他的微信,起的名字是“寻找美食的路上”。是的,他一直在这条路上,一路走来即使身份由学厨逐步成为拥有七家店的赵董,我们看到的,仍是一个连灵魂都被浸染了的、纯粹的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