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编辑:特许加盟榜 2020-06-14 16:35
2周前很多媒体报道了海底捞转向烧烤行业,可以烧烤外送,这一举动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上线几天后就悄然下线了。实际上,海底捞还有许多尝试,甚至其中的一些举动让人咋舌: 2010 年成立“hi送”,涉足火锅外送业务;在 2012 年成立子品牌U鼎冒菜,后者于 2017 年 4 月 18 日在新三板挂牌;2015 年 9 月在深圳的罗湖友谊城门店开卖广式早茶,同时还推出了单价 158 元的椰子鸡火锅;2017 年,海底捞斥资 3000 万进军自加热小火锅市场;2018 年 7 月,位于英国伦敦的海外店宣布售卖茶具、食品、服装、烹饪用具以及带有海底捞 Logo 的玩具与配置等零售商品;同样在今年 7 月,海底捞在北京高碑店门店上线烧烤外卖,业务维持 10 天就“夭折”...混乱的颠覆中难免有曲折,下线是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为什么海底捞发展地这么好,还在不断探索?原因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单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只做一种品类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海底捞想通过不同的领域去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发展,成为领头羊。
做了如此多的尝试,我们不免好奇,包括消费者、同行在内的其他人怎么看,或者说,在他们眼里,海底捞到底是什么?
这件事消费者有发言权,在消费者眼中,海底捞不仅是好吃的火锅,是大部分团建的指定用地,是朋友相聚谈天说地的场所,还是在寒冷的深夜里、突发意外时收获温暖的地方:有客人在海底捞吃饭忘带钱了,领班说没关系下次补,还掏出 50 元给客人打车;有客人受伤,服务员也会拿出药膏来,海底捞的服务是不可描述的,去过的都说好……有本书叫《海底捞:“地球人拒绝不了”的服务》,在这记录了海底捞的所有。
消费者慕名的是服务,靠着“服务”俘获粉丝的同时,也受到了同行的尊敬,是很多同行学习的榜样,海底捞的服务是很多同行都望不可即的,这是无法复制的。
传说,蜀海在申请 IPO
正是由于来自消费者、同行的好评,海底捞的领头羊地位坚不可撼,这从海底捞今年5月递交的招股书可见一斑 :年营收额 106.37 亿、净赚 11.94 亿、每天翻台 5 次、320 家门店……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难以打破的记录,在标志即将成功 IPO 的同时,也告诉大家:海底捞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重新破茧成蝶。
集团化?海底捞的归宿
在研究过正餐巨头达登集团、快休闲餐标杆 Chipotle 之后,我们发现在美国,多品牌是个大趋势。以快餐(包括快餐、快休闲餐、甜品、饮品)为例,按品牌来看,其行业集中度高于正餐。在集中度更高的情况下,快餐的龙头公司想要做大,反而选择多品牌、集团化运营,这是因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任何品类的休闲餐饮,其单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天花板,主要原因是消费频率低,客单高,而如今的年轻消费者更关注体验与个性化。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有明显的口味周期:往往爆品的基础不够扎实或市场不够广泛,不足以支撑集团长期的消费和规模,因此想要获得持续的成功,企业就需要有多品牌的组合。
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分散化、多变化的今天,创造餐饮集团通过多业态、多品牌组合的方式,程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不同就餐环境的需求,尽可能扩大目标客户群体,提高对大环境的应变能力。
2017 年,优鼎优收购了上海渊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5%的股份,后者拥有 4 个小有名气的云南菜品牌 ,同时,子品牌之间也可以通过协同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虽然创造餐饮集团的品牌众多,但是各品牌日式餐饮采用的原材料大致相同,比如米饭、三文鱼、金枪鱼、海苔等,因此集团可以通过规模效应直接采购,既保证食材的安全和新鲜,也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多品牌运营还可以让品牌之间共享资源,如中央厨房、管理经验、行业专家等,也能够让集团在选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有效地控制成本。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集团化有着***于单品类餐厅的优势:供应链成本降低;开店选址更有谈判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因此,我们回归文章开始的猜测:集团化,将是海底捞的归宿。
现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海底捞想要保住地位就要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去发展,就要不断的去尝试,这么多年的发展也说明该品牌的发展是好的,无论是方向还是经营都是成熟的,接下来我们期待海底捞更好的蜕变吧,想要去创业的朋友们也可以开始加盟了。